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11/26身心障礙服務學習-「城市發展下的動物處境」:連流浪也不允許的極度邊緣

通訊碩一10479006吳寄兼

這次來為我們分享城市發展下的動物處境議題的是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帶給我們許多想法,尤其是像我自己有養寵物的,牠對我來說就是家人,而假如自己的家人在外面流浪,這真的是讓人感觸深刻。

我想人類和各種動物,我們都是生命,共同生活在一個地方,在地球和平共存著,而隨著都市的開發,在外流浪的生物的空間,已慢慢不見,隨之而來的是捕捉和安樂死,如12夜的電影一般,我們看見了各種殘忍的畫面,我們一樣都是生命,彼此的遭遇卻完全不一樣,因此以領養代替購買的口號,也讓我再不久前也領養了一隻兔子,在路上看見貓咪和狗狗也都會多看幾眼,不知道到牠餓著沒?會不會冷?有沒有誰能給他一個家?

是的,也許他們不能選擇要如何出生,但他們既然出生了,總有生存的權利,而大自然物競天擇,以及現實的殘酷,讓路上的流浪動物都顯得格外的辛苦,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多一點愛,給他多一點的溫暖,也許就讓一個生命有如獲得重生的感覺。

以領養代替購買,是我近來喊的一個口號,看著網路上一個一個毛小孩在等著溫暖的家,更無法想像有人棄養的畫面,如果我是那隻狗狗/貓咪,那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可以就給他一個家,讓網路上社群,的送養案件都獲得解決,讓路上的流浪貓狗減少,讓愛遍布每一個角落。

11/19身心障礙服務學習-「公民不服從」之演講

通訊碩一10479006吳寄兼

這次是由政治大學的林佳和教授來為我們演講公民不服從,受到大家熱烈的討論和高度興趣,這是第一次現場坐滿了學生,也顯得同學們對於民主、公民的訴求等議題,都非常得熱情和參與,也在林教授的演講中獲得了不少收穫。


從太陽花學運以來,其實還是對"公民不服從"這字義不太了解,於是上網查了一點資料。



以下引用維基百科:
-----------------------------------------------------------------------
美國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於1849年在短文《論公民的不服從》中敘述1846年,他為了抗議美墨戰爭、奴隸制度拒絕付人頭稅,而被逮捕入獄 (因其親戚幫他付了稅款只關了一晚),他於文中提到:

難道公民必得將良心交給立法者,自己一分也不留?若此,則人有良心何為?我認為我們首先必須是人,然後再談是不是被統治者。培養對法律的尊敬,像培養對權利的尊敬一樣,是不當的。我唯一有權利要盡的義務,是任何時候都做我認為對的事。……法律從不能使人的正直增加絲毫;而由於人對法律的尊敬,即使天性善良的人也日日做了不正義的代理人。宣稱「在墨西哥的戰爭是錯的」、宣稱「強制執行奴隸制度是錯的」的那些人將是自我矛盾的,如果他們藉由繳稅而資助了政府這些行動的話。在一個像我們擁有的共和國之中,人們經常認為,對不正義之法律之最適當的回應,就是嘗試使用政治的過程來改變法律,然而在此法律改變之前,遵守此法律。但是如果這法律本身很清楚地是不正義的,且法律制定過程並不是設計來快速消滅不正義之法律的,則此法律不值得尊重——去違反這樣的法律吧。……反奴隸制度者應該完全撤回對政府的支持、並且停止繳稅,即使這表示可能招致牢獄之災。如果一千個人今年拒絕繳稅,跟同意繳稅相比,前者不算是暴力與血腥的手段,因為繳稅將可能使國家使用暴力、且使無辜者流血。事實上,這就是和平革命(peaceable revolution)。

甘地和馬丁·路德·金都讀過梭羅此文章,受到梭羅影響,甘地且曾將此文翻譯為印度文。

-----------------------------------------------------------------------

我想公民不服從,及太陽花學運等等,是一種反應出民主的運動,其實我很慶幸能生活在這個時代,擁有大部分的自由,同時也可以搜尋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也透過時常關心社會議題,讓自己的想法更成熟,更成長,在這樣民主運動的過程,只希望不要有人受傷,一切以和平的方式,去爭取,去表達我們的意見,同時也希望上位者,能仍聆聽人民的想法,成為真正的民主世界。

11/5身心障礙服務學習-議題思考與討論 (二)

通訊碩一10479006吳寄兼

這次李素禎老師所分享的部分,探討道德與人之間的關係,我想道德是人類品行與行為的卓越表現,同時也是人類人倫關係中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分析及判斷道德的能力,了解每件事情的好與壞,而我們常說道德和倫理,我想最大的差異是在於倫理是偏重社會的層面,當違反倫理,會顯得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而道德是屬於個人的層面,我想這是需要自己透過學習,養成一個好的道德標準。

在學生時代,應該好好培養自己的道德與常識,每個人都要了解好與壞,在自身內心有一到界線作為探討,而不是到最後犯罪了,才用法律來約束自我,從道德內心本身做起、學習,才是真正的方法。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10/29身心障礙服務學習-議題思考與討論 (一)

通訊碩一10479006吳寄兼

這次李素禎老師所分享的部分,是關於安樂死的議題,這是一種給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無痛楚、或更嚴謹而言「盡其量減小痛楚地」致死的行為或措施,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顯性病症,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對病人造成極大的負擔,不願再受病痛折磨而採取的了結生命的措施,經過醫生和病人雙方同意後進行,為減輕痛苦而進行的提前死亡。批評者認為此行為有「殺人」或「協助自殺」的嫌疑。被安樂死是指在未經病人自身同意的情況下,由其親屬向醫生申請或醫生主觀判斷實行安樂死。

在老師分享的影片之中,可以看見新聞媒體的報導影片,其中有一位老爺爺,說不忍心看著自己老婆痛苦,而逼不得已親手將她殺害,即使老爺爺自己可能有他的苦衷,做出這樣的事情的是不對的,但最令人省思的是新聞媒體的報導,是一再的使用批評的字眼,來對這樣的事情,批評老爺爺,這也反映出我們文化及價值觀的偏差與不同,尊重與公平。

我想安樂死的部分,是充滿爭議性的議題,也許在某些情況是好,有些情況是不好,甚至是好是壞根本沒有人知道,就像柳暗花明又一村,說不知病人在某一天突然會好轉,此時此刻結束他的生命,必然留下遺憾,又或者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但我想當我們遇到困境時,我們應該尋求他人求助,各種基金會,或者報警處理,也許就可以讓事情有婉轉的餘地。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10/22身心障礙服務學習-簡介「生命倫理學」(二)

通訊碩一10479006吳寄兼

接著上禮拜李素禎分享的議題與討論,關於未出生的胎兒生存與否的議題,這次也是分享與生命倫理相關的問題,而對於這幾次的議題討論,了解到生命倫理學關注的是生物學、醫學、控制論、政治、法律、哲學和神學這些領域的互相關係中產生的問題。對於涉及生物學的議題相應該接受多少道德判斷的尺度,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有些生命倫理學家會將道德判斷的尺度縮限在醫療或科技發明的道德上,以及對人體實施醫療的時間點上。

我想這幾次的課程是有收穫的,了解了東西方的生命倫理差異,更重要的是這次的課程也探討了身心障礙者的生存與照護權益,讓我更加了解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知識與議題,讓我有所成長,想法更加明確,尤其是關於面對身心障礙者的尊重、幫忙、與平等看待,好好面對每一個生命。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10/15身心障礙服務學習-簡介「生命倫理學」(一)

通訊碩一10479006吳寄兼

這次的演講是以生命倫理為議題來討論,同時也邀請到李素楨老師為我們分享這類的議題,也讓我們去思考、辯論與生命相關的例子,獲得了不少收穫,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的辯論議題,一個是否可以墮胎的例子。

我們分成兩組來討論,一組是贊同,一組是反對,我是選擇反對的部分,因為認為孩子已經有三個月以上的大小了,已經是一個弱小的生命,在他還沒出生之前,就得面對死亡,是非常不人道公平的,況且若只是因為不想要,不是其他不可抗拒性之因素,我認為是不可以這樣剝奪生命的。

相對的,贊同組的也有自己的論點,人有自己選擇的自由等等,就算強迫生下來了,也許也沒辦法獲得完善的照顧,可能無法平安順利長大,又或者長大後反而會造成社會上的傷害,等等的...

其實我想這類的議題是十分難解決的,甚至沒有一定的答案,而當我們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是應該想想如何讓傷害化減到最小,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才是最好的面對方式。更重要的,旁人不應該在不瞭解的狀況下隨便批評,在我們逼不得以的狀況下做出抉擇,對當事人就已經是一個很痛苦的事情了,對於生命的議題,我們保持關心、仁愛,每一個生命的都是很重要的,要努力讓每個生命都變得更好。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10/8身心障礙科技服務學習-哲學思考

通訊碩一10479006吳寄兼

這次是由中原大學電子系李素楨老師來演講,主題是哲學與思考,其中內容包含了倫理學與價值觀等等論點讓我們去思考,在課程中有不少收穫,引人省思。

印象中在大學的通識課程中,有修過哲學與思考,那時候是通識中心的黃信二老師所教導的,一個看似平凡的問題,我們生活中常常都能遇到,以哲學的角度來看,卻有各種不同的論點與想法,讓人沉思,每個人對於各種倫理與道德的標準不同,想法也就不同,因此才更需要去思考,記得當時也撥放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同時我們也透過哲學的角度去探索影片的內容,這是我參與哲學思考的第一步。

這次李老師也帶來很多倫理議題的討論,並讓同學分享想法。我想,哲學的問題是非常奧妙的,有時問題無法以常理來判斷,卻又得去做抉擇,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不彷停下腳步,以各種角度去想想,也許世界就變得不一樣。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10/1身心障礙科技服務學習-認識身心障礙者,如何與身障者互動

通訊碩一10479006吳寄兼

這次的演講者是陳淑芳小姐,他是台灣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促進協會的秘書長,帶來了很多關於身心障礙者的介紹,也讓我們了解如何去面對與對待他們,而我想這次的主題,是我從大二暑假開始做服務學習以來一直探討的議題。


記得大二那年,我參加了系上課程電力系統,由李俊耀老師所領導的服務學習,為夜市、伊甸作省電及用電安全的探討,開啟了我服務學習之路。隨後於暑假報名的服務學習中心的數位志工,由資管系廖慶榮老師帶領的團隊,每週一~兩次,進行線上課輔,對象是育幼院的孩子,是一群很可愛的孩子們。

兩年多持續下來,我對育幼院的孩子們有許多的了解,他們是受桃園縣政府委託安置的孩子們,也許他們曾經經歷了甚麼困難,我們並不清楚,但我們透過每週一次課輔的陪伴,和他做朋友,讓他願意相信我們,與我們互動,從學習中獲得快樂與陪伴,更讓我獲得了成長,變得更有耐心,他們和一般的孩子們沒有甚麼不同,只是需要我們給他們多一點愛,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在服務的過程中,也會遇到有些輕度身心障礙的孩子們,他的課程學習程度有落差,且在互動上有困難,記得在透過每學期兩次的相見歡活動時,我碰到了那一位志工們口中說不喜歡上課輔的小女生,和她互動時我發現,他其實是想要參加課輔的,只是學習過程中對他而言有些困難,而且他的內心比較封閉,不喜歡講話,也不喜歡跟大家一起玩,再相見歡活動的過程中也不願意參與,於是我拉著他的手,一起去遊戲,一起去看展覽( 相見歡活動地點),最後他是開心的跟我說:"哥哥謝謝你"。那時候的我十分感動。

我想這次的演講內容,讓我有很多的感觸,其中不外乎對整個身心障礙領域的認識,也了解到如何去對待他們是比較合適的,與他們溝通的小技巧,對我而言是有很多幫助的,我也在數位學伴的週末教育訓練內容中,分享了"先不告訴你名字的故事",希望能帶給更多的人感動與啟發。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9/24身心障礙科技服務學習-萱瑙人的感覺

通訊碩一    10479006    吳寄兼

這次是我們第一次的上課,我們觀看與非核相關的影片,也請來了我們電機系的游博升學長來做講評與分享,他目前在一人一千瓦企業裡工作著,而在看完影片後的講評與分享的過程中,我們也提出了許多問題,也讓我獲得了許多省思,也更清楚在能源部分,甚麼對我們才是比較好的。

首先我們們觀看萱瑙人的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努力的過程,呈現了整個非常熱烈的討論和民主的抗爭。首先他們要先克服自己技術上的不足,才能完成發電,進而說服大家相信他們,以及加入他們這個計畫,其中最困難的是面對反抗他的另一個公司,他們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整個配線等等即使最後他們從民主的過程中獲得了勝利,卻仍須面對高額的價格,才能向對手公司買回在地的線路配置和權限。

最讓我有感觸的是,當他們開始募款的時候,那種為了自己家園而努力的感覺,從影片中深深的感受到了,我想相同的狀況若發生在台灣,恐怕會引發一連串的抗爭事件,而抗爭過後,恐怕事情就將再被遺忘,從之前反核到現在,過了十年、二十年,最後改變了些甚麼呢?這是讓我們省思的地方,也許在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社會,會有不一樣的困難度,究竟最後怎樣的成果才是好的,要走怎樣的路才是正確的,是需要讓大眾了解的,而不是一昧地跟隨媒體前進,壟斷資訊。

我想能源總有一天會用盡,而核能這樣的一個不環保的能源,傷害大自然,為我們後代子孫造成嚴重傷害和痛苦依然存在,雖然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法,但若能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來進行改善,我想是值得去做的,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為我們的地球及環境盡一份心力,讓未來留下一片光明與希望。